猜你喜欢
更多>3月初,据外媒消息,由于成本增长剧烈和快餐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三明治巨头赛百味(Subway)正在考虑出售,预计出售价格可能超过百亿美元。据悉,潜在收购方包括高盛资管、贝恩资本等。
随着日益食品行业竞争的红海化,赛百味早就考虑卖身退出。在2021年其就考虑过卖身汉堡王和另一家企业,但因为价格没有谈拢最终放弃。这次对于其100亿美元的报价,有很多业内人士表悲观态度,由于最近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导致近期融资成本增加,潜在降低了买家的收购成本,降低了收购意愿,同时近期食品连锁行业的交易估值一直在下降。
三万多家分店的快餐连锁品牌断腕求生
(资料图)
赛百味作为最大的快餐连锁店之一,其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拥有3.7万多家分店,其在巅峰时期甚至拥有超过4.5万家门店,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麦当劳和KFC。
和所有的连锁快餐店类似,赛百味发家之初也是依靠加盟连锁模式,同时其设定了比之麦当劳等同行极低的加盟成本,其加盟费用只有麦当劳的1/10。其盈利则主要依靠较高的抽成,其每年要抽取加盟店8%的销售来进行抽成。虽然其抽成比麦当劳要高很多,但是其较低的加盟费用仍然吸引力很多创业初期实力不足的创业者。在1990年,赛百味已经拥有超过5000家门店,2002年赛百味的门店数已经超过了麦当劳,成为世界上连锁最多的快餐品牌。
当然,和所有的低成本下沉店类似,过于密集的开店导致单区域门店密度过大,同品牌之间互相竞争导致单店盈利能力的下降,在2012年,赛百味的全球销售达到180亿美元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在2016年,其关店数首次超过开店数,零售额也下滑到113亿美元,在2018和2019年,其全球关店数超过1000家。在2020年的疫情第一年,其在美市场销售一路降低到83亿美元。
为此,其聘请前汉堡王CEO来进行改革,对内其降本优化,裁员40%,关闭部分绩效差的门店。对外,其强化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商自费投资和参与促销。最终在一系列改革后,其2021年其销售回升到94亿美元,同比提高近20%,同时在美单店平均销售达到14年以来最高水平,在2022年,其全球营收进一步提高到104亿美元。
餐饮市场红海终局,并购热潮如火如荼
近几年来,随着模式的成熟和差异化的减小,餐饮赛道越来越拥挤,竞争越加激烈,缺乏技术壁垒下,种种渠道竞争全靠投资和营销硬投入,导致行业整体入不敷出。很多巨头为了实现盈利,减少亏损和无序竞争,纷纷开始合并和并购。
尤其在2022年后,餐饮业营收下滑明显,投融资也遇冷。2022年,餐饮业融资仅有238起,比2021年少了一百多起。行业下滑之下,私募股权开始抄底,私募股权方源资本就收购了中国食品饮品集团(CFB group),该集团是DQ等品牌在华的特许经销商,同时也是遇见小面等品牌的母公司。据悉,这次收购花费1.6亿美元。
华尔街的私募股权凯雷也收购了寿司品牌“争鲜”,而在2017年,该资本就收购了麦当劳中国业务。
而餐饮界内部的并购则规模更大,今年初,火锅品牌小龙坎收购同行蜀大侠,蜀大侠现在由小龙坎全资持股,蜀大侠成为小龙坎的子品牌。竞争最为激烈的奶茶行业同样如此,在去年12月,奈雪的茶花费5.25亿元收购乐乐茶43.64%的股权,成为乐乐茶最大股东。
有分析人士称,餐饮并购将会在未来成为常态,和外国的集团多品牌模式不同,中国餐饮行业品牌相对分散,然而疫情加速了行业的整合,淘汰了实力不足的中小品牌。在巨头经过行业整合后,中国连锁餐饮行业可能出现过万亿级别的巨头,并且提高连锁化率。
同时,大型餐饮行业拥有较为充沛的现金流,在单一品牌遇顶之时,并购就成为了快速发展的方式,同时被并购的企业也减轻了经营的压力。同时出于对未来更加激烈竞争的预期,很多经营者也乐意被并购。或许大型集团化终将成为连锁餐饮的终局。
标签: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