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什么,是快乐星球?”就读于海南一所高校幼师专业的查怡实习期间最诧异的,就是她所在的幼儿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对前不久这句常在短视频中出现的流行语“信手拈来”。“我还专门问过一个小朋友,是在哪儿听说的‘快乐星球’,小朋友很清晰地表达,是在短视频里。”
不久前,“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课题组发布了《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70.8%的受访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直播软件,大多数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直播给自己带来了积极作用,但也有31.8%的受访未成年人表示在时间管理上变差。
2021年6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施行。其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单设一章,规定了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形成合力,培养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
近年,短视频为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青少年沉迷网络也困扰着一些家长。一些短视频及直播平台通过上线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等功能,防止青少年过度使用。这些平台的“防沉”效果究竟如何?近日,中青校媒邀请118名大学生对抖音、B站、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多个视频平台的防沉迷系统进行测评。测评中,大学生分别从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的设置入口容易找到程度、不易被孩子自行关闭程度、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程度、内容类型和丰富程度,以及是否可以有效防止青少年网络沉迷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评。
“青少年模式”参差不齐,用心与敷衍并存
“敷衍”是大三学生彭书鑫完成青少年模式测评后最深刻的感受。在他看来,有的平台推出的青少年模式功能并不完善,甚至存在“为了应付相关要求而设置,不能有效防网络沉迷问题”。
测评结果显示,在8个青少年常用视频平台中,青少年模式均已上线,但不同平台在该功能下的使用时长限制、使用方法指导、亲子账号绑定、每日首次打开弹窗提醒、搜索功能是否保留,以及是否取消发布、直播、评论、打赏、私聊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查怡测评过8个平台后,对抖音和B站两个平台的青少年模式给出了好评。查怡认为,抖音设置的亲子平台提供了设定年龄的功能,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模式设置,告别了“一刀切”式的处理办法。在查怡看来,抖音和B站的青少年用户量都相当大,所以设置有效的防沉迷模式很重要。同时,查怡也表示,部分软件的防沉迷系统有待完善,“有的设置入口不容易找到”。
中青校媒调查发现,8个视频平台中,青少年模式设置入口容易找到程度呈现出较大差异。受访大学生为它们的青少年模式入口寻找难易度打分(满分5分),其中B站得分最高,为4.01分;抖音紧随其后,获得4分;快手排在第三位;微信视频号评分最低,为2.21分。
抖音、B站、快手、好看视频、斗鱼、虎牙直播6大平台,在每天首次打开时会自动弹出“青少年模式”提醒。小红书、微信视频号并未弹出相关提醒,只能通过主动查找进行模式设置。
来自山东一所高校的王晓雨发现,不同于其他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微信视频号该功能的设置“似乎有了更多的自由度”。测评过程中她发现,“即便打开了青少年模式,微信视频号弹出的窗口页面仍可设置观看范围为‘不可访问’‘我关注的’和‘全部’,使用者可以无限制地来回切换。”王晓雨认为这一步设置没有起到内容规范的作用,“既然可以由未成年人自主调整,那青少年模式的意义在哪呢?”
王晓雨在测评中发现,视频号内自媒体账号推送的视频内容鱼龙混杂,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部分暴力、血腥的镜头画面,难免会给儿童带去负面的引导。“在我开启青少年模式后,滑动至第5个视频时,便是某讲解电影类账号的一篇名为《万恶的陋习》的短视频,封面赫然写着‘日本早期陋习,父母到了70岁就要被丢进山里’,不过10秒,又出现了未打马赛克的干尸、骷髅镜头。”王晓雨对此现象感到担忧,“首先短视频的‘快刀阔剪’会影响电影深层意义的传达,只为博眼球的标题及画面,更难免给孩子们带去对历史和现实的误解。”
教育学专业出身的王达仁觉得,虽然感受到了一些视频平台的“诚意”,但他依然觉得有的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存在漏洞。“通过清除数据和卸载的方式,我很快就关闭了青少年模式,并且在青少年模式下,仍有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的视频。”
“强制上线,不应有漏网之鱼”
“我发现,一些青少年网络沉迷问题远比我想象中严重。”王达仁在实习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言谈举止深受网络平台影响。“我偶尔会遇到学生使用网络上一些低俗的‘梗’去扰乱课堂秩序。”在他看来,青少年大多没有成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极易模仿流行事物,而流行的事物如果是不好的,就会造成一连串的恶性影响。相较于自己之前遇到过的问题,王达仁觉得近几年网络给青少年带来影响的维度更多元化。
查怡除了在幼儿园当过两个多月的幼师,还给十几个四五年级的学生当过一个学期的家教,“无论是哪个年龄段,都很喜欢刷手机、刷视频。”基于这样的现实,查怡觉得,给视频平台配置青少年模式很有必要。
而在彭书鑫看来,青少年思维不够成熟,还未形成系统的三观,网络平台上充斥的不良信息容易导致其盲目追随,甚至被不法分子带节奏、利用。”
作为和青少年接触十分紧密的支教老师,刘莹雪也发现了青少年在使用视频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但她认为,视频平台不是“洪水猛兽”,也是青少年培养审美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平台,“有的视频内容会帮助青少年丰富知识面,青少年模式可以作为‘中间人’,减少这些平台的负面影响,使益处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表示:“青少年模式应强制上线,不应有‘漏网之鱼’。”
“让有意思的事情有意义,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