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 正文

王振义:用细心守卫战士安康

2020-10-30 11:34:29 来源:光明网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踏上保家卫国的征途,在异国的土地上浴血奋战,勇挫强敌。在战士们的背后,许多医务科技工作者用精湛的医术保驾护航,他们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王振义就是这样一位英勇的医者。

王振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血栓与止血专业的开创者之一,被誉为“癌症诱导分化之父”

1951年7月,广慈医院组织第二批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时任内科住院总医师的王振义,刚从胃溃疡和轻度肺结核的住院治疗中恢复过来就坚决报名参加,但组织上出于健康因素的考虑未批准他成行。

震旦大学医学院1948届毕业生合影,三排左三为王振义

热爱祖国,就要为祖国上战场!怀着这样坚定不移的信念,1953年4月,王振义第二次报名参加上海市第五批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并获批,作为东北军区内科巡回医疗组的主治医师,前往黑龙江勃利县后方医院救治伤员。

正在进行研究工作的王振义

当时在战场医院发现了一种前所未见的怪病,很多战士出现咳血、头痛等症状,医生们诊断为肺结核并伴有结核性的脑膜炎,但用了药并不见好转。细心的王振义发现,为了改善伙食战士们经常在当地捕捞鱼虾,他想到了曾在文献里看过的肺吸虫病,与战士们的病状极为相似,便将病人咳出的血液拿到显微镜下观察,果真找到了肺吸虫卵。

王振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二等功

这一诊断帮助整个部队和医院及时治愈了一大批患病的战士。为此,王振义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司令部授予二等功。

战争结束后,王振义回到了广慈医院,继续从事血液学的研究,而后确立了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被国际肿瘤学界最高奖——凯特林奖评委会称为“人类癌症治疗史上应用诱导分化疗法获得成功的第一人”。尽管获奖无数,但他从未给自己发明的特效疗法申请任何专利。他说:“我最喜欢别人叫我王医生。”

出 品: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监 制:战 钊

制 作:肖春芳 蔡 琳

[ 责编:赵宇豪]

标签: 王振义 抗美援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