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 正文

一线手记 | 听罢南梆又北梆 慷慨激昂不寻常: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讲述《中国梆子》出版背后的故事

2023-08-31 10:43:17 来源:河北出版传媒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梆子》(6卷)自出版后,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

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编辑任晓霞、刘贞撰写了编辑手记《“中国梆子”:听罢南梆又北梆 慷慨激昂不寻常》,讲述这套精品丛书从选题策划到编辑设计,再到出版发行、宣传营销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跟随她们的讲述,一起感受中国梆子的独特魅力。


(资料图片)

“中国梆子”丛书编辑团队

“中国梆子”

听罢南梆又北梆 慷慨激昂不寻常

文/任晓霞 刘贞

这套系统、全面展示全国各流派梆子声腔艺术、集中呈现梆子学术研究成果的“中国梆子”丛书,自2018年选题策划到2021年出版成书,历时3年有余。经过无数次推翻重建、精雕细琢,一经面世便受到戏曲界、学术界、出版界的广泛赞誉,深受读者喜爱,于2023年荣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作为丛书的责任编辑,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幸。出版“中国梆子”丛书的过程,是感受戏曲高台教化、感悟传统民间戏曲之魅力的过程,更是参与梆子剧种传承、发展和传播的过程。回顾整个出版过程,我们不惧压力,接受挑战,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01

落实选题:众里寻他千百度

2018年,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在河北石家庄拉开帷幕,名家、名角和各派传人纷纷登台献艺,展演节目涉及秦腔、河北梆子、平调落子、豫剧等多个剧种。几乎同时,河北卫视播出了6集大型文化纪录片《中国梆子》,广受好评。这两个事情给了我们学术编辑团队选题策划的灵感——出版一套以中国梆子为主要内容的图书。打破戏曲理论界常规的分类方式,着眼整个梆子剧种,宏观展示这一民间戏曲的艺术特点,既可以填补梆子剧种系统理论研究方面的空白,又能够增加大众对民间戏曲的了解和喜爱,提高民族自豪感。河北教育出版社曾出版过《梅兰芳藏戏曲史料图画集》《梅兰芳全集》《金声天韵——河北梆子艺术展》等戏剧艺术类图书,社会影响很好,但开发这样一套戏曲学术类的选题,经验尚且不足。本着对图书专业性水准更高层次的追求,我社与中国戏剧出版社合作,一起策划“中国梆子”选题。

我们邀请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梅兰芳纪念馆馆长刘祯为丛书主编,定下了丛书结构,组建了编写队伍,我们的作者队伍汇聚了戏曲理论研究者、高校教师、刊物主编等戏曲领域专家。选题初期,经过丛书主编和作者的几次研讨,提出了中国梆子的“大梆子”概念。将对梆子的艺术探讨放置于中国戏曲艺术这一大的背景之下去考量,强调从梆子声腔的宏观视角去观照梆子戏曲的共同特征。同时,在共性中进行微观呈现,彰显丰富多彩的个性特色。基于这样一个考虑,将“中国梆子”丛书定为六卷,分别是《剧目卷》《音乐卷》《表演卷》《传承卷》《舞美卷》《历史卷》,全景式、多维度俯瞰和回顾300年来梆子戏曲的发展流变和艺术特色,从文化整体的大时空传承、保护与巩固戏曲艺术的地位、发挥戏曲“移风易俗”的作用等方面,体现其现实和长远意义。

02

不断打磨:为伊消得人憔悴

六卷本的丛书总字数150万,图片419幅,视频时长199分钟,工作量庞大。自编写团队确立以来,各分册的作者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创作。6位作者分别于2019年年底完成初稿,进入编辑加工阶段。在审读初稿过程中,编辑及时汇总多方意见,与主编、分册作者沟通,发现部分书稿内容和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经过充分研讨和慎重考虑,将《剧目卷》和《传承卷》两册图书的作者作了调整和调换。在反复打磨的过程中,从学术内容的角度和图书出版的角度出具了详细的审读意见,联系作者进行修改。其中《舞美卷》的修改与作者商议的次数最多,修改幅度也最大,最初交稿500多页,经整理成书后不到300页。同时,聘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质量认定与把关,中国艺术研究院原研究员、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对书稿的编写给出了客观中肯的指导建议,审定书稿内容。文字专家张圣洁老师对整套图书的内容从语言上逐字逐句进行把关。

一套丛书的成功出版,除了扎实的内容,还离不开紧贴主题、精致美观的封面和装帧。我们几位责编就封面和装帧与美术编辑牛亚勋、郝旭老师进行了多次沟通,最终确定采用函装的方式。封面设计放弃最开始的荷兰板材质,采用香槟色凤尾纹特种纸做包封,包封不全包,而在右侧一端裸露出视觉张力非常强烈的戏曲封面,营造出雅致、含蓄的美学气质。

自选题立项之始,我们便琢磨该如何将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让普通读者容易接受的大众话语。于是,我们融合数字技术,让纸质书“活”起来。我们购买了纪录片《中国梆子》的使用权,在丛书中加入与文本匹配的纪录片视频资源,引导读者进行深度增值阅读,将丛书打造为纸数融合的“现代纸书”,读者扫码便可走入梆子戏的光影世界。

融媒出版

丛书的出版过程经历了一波三折。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蔓延,编辑团队与主编和作者的多次审稿会议都是在线上进行交流的,社长董素山与总编辑刘贵廷带领编辑队伍,召开视频会议,就丛书各项推进工作做了充分周到的部署,顺利完成了稿件的审读及修改工作,丛书还在当年成功入选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03

图书出版:吾家有女初长成

“中国梆子”丛书出版后,我们怀着一颗战战兢兢的心等待着来自学界、读者的检验。终于,付出始有回应,多位戏曲理论专家对图书的学术价值、出版意义给予肯定,并做出高度评价,认为丛书在首创性、系统性和普及性方面作出了贡献。专家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梆子声腔的学术著作时有发表,但真正系统、全面、集中地展示梆子声腔的学术研究成果的出版物,“中国梆子”丛书是第一部,首创价值重大。丛书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用严谨的学术态度全面、系统、科学地呈现出梆子剧种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梆子表演的艺术特点,紧紧围绕地域文化和历史衍变去阐释,在生旦净丑的行当和唱念做打的表演中,尽显美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对梆子舞美的追溯,也一直延伸到宋元时期的杂剧和传奇;对梆子声腔的板腔体音乐与曲牌连缀体的关系,对梆子腔音乐的唱腔发展,对梆子乐器及乐制的发展均从历史的角度给予分析和探讨。

专家研讨

丛书打破旧有剧种之壁垒和界限,以全景式的视角,对梆子的历史、艺术特色、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学术性的梳理。在“大梆子”概念的基础上强调整体性,同时,对各个不同剧种的表演特色、流派特点、历史源流等做了细致陈述,将之前散落的各剧种、各流域研究进行整合,填补空白,再现梆子艺术之地缘特征及发展演变之进程,从而实现对梆子剧种所辐射的戏曲文化圈的总体性提炼,给中国梆子戏曲构建了一个知识谱系和文化地图。加之将丛书辅以数字内容,可以做到雅俗共赏,声色皆备。

04

沉浸式荐书:绝知此事要躬行

丛书出版前后,我们到河北省梆子剧院观剧,与演员交流,甚至扮上戏妆,沉浸式体悟梆子演员的不易,带妆荐书,吸引读者和观众的好奇心。由我们编辑出演录制的《中国梆子》宣传片,在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的首届全国短视频推优大赛中荣获“受大家赞誉的短视频”殊荣。

编辑荐书

我们走到图书卖场,关注读者的阅读体验。在石家庄书城举办的图书围读会上,戏曲专家、作者、编辑与读者共聚一堂,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解读图书的艺术精髓。河北省梆子剧院优秀演员现场演出河北梆子《杜十娘》片段,更是让读者身临其境,体味到了梆子的艺术之美。

图书围读

“中国梆子”丛书的出版是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尝试。我们相信,这样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定会对梆子声腔剧种的传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对于当下梆子戏舞台创作实践而言,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以“中国梆子”丛书为引玉之砖,探寻梆子戏的文化坐标,构建完整的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地图。

(文/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来源|河北出版传媒微信公众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