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资料图)
河青新闻网讯 近日,伴随气温逐渐升高,感受夏日快乐的同时,嬉水、河边玩耍、游泳等引发的意外溺水事故进入高发季。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事件中,溺水更是成为了头号杀手。
那么,什么是溺水?河北省胸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春艳表示,溺水又称淹溺,主要指人淹没于水中或液体介质中发生的损害。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72000人死于淹溺,意味着每天每小时有40人因淹溺而丧失性命。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7000人因淹溺死亡。
淹溺又分为干性淹溺和湿性淹溺。张春艳介绍,所谓干性淹溺,即因受到强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惊吓、惊恐)和过度紧张导致的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而湿性淹溺是指水进入呼吸道,堵塞呼吸道和肺泡导致的窒息。二者机制不同,但均可导致死亡。
溺水时应该如何自救?张春艳介绍,当感觉到自己在游泳时候发生意外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呼喊救命,引起周围人的注意。采取仰卧的姿势,尽量让自己的头部往后靠,让鼻子露出水面及时的呼吸。注意周围是否有漂浮物,及时抓住,等待救援。
对于已经失去意识的溺水者一定要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堵塞物。如患者已无心跳,及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等待120医护人员的救援。
张春艳强调,对少年儿童要尤其加强防溺水教育,尽量少去或不去水边,游泳选择有安全设施齐备的场所,做好安全措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避免去深水区,增加溺水风险。
总之,戏水有风险,游泳需谨慎,希望大家都能度过一个安全的夏天。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侯明怡 通讯员霍梦雨|频道主编王海霞|频道监制陈雪
标签: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