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有消息称,趣头条多位内部人士透露,趣头条正在经历一场中层人事大换血。对此,蓝鲸TMT记者向趣头条方面求证,对方回应称,消息不属实,是人才正常流动。
消息称,北京内容总经理刘晨、北京产品负责人林成伟都已经离职;算法中心负责人Mark、算法部门三位组长、数据中心负责人余瑶、数据分析负责人郭江也已离职。此外,原趣头条BU负责人吴达、算法中心另一位负责人James也将离职。不过目前办公系统中还显示,他们均在任。
趣头条方面回应称,稿件里提到的员工多数不是公司中层,也不是同一时间离职,有的员工离职已超过半年,所谓的内部人士报料完全没有经过核实。
趣头条方面表示,一家企业有正常的人员流动,人才引进和员工离职都是极为正常和普遍的事情,我们也尊重员工做出不同的职业选择。并且在趣头条内部轮岗制度和组织架构优化调整都在常态化和持续化进行。今年,趣头条计划扩招2000人,其中一半以上将进入技术和数据团队。目前,整体扩招工作进展顺利,趣头条员工总数已较去年同期净增一倍。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历者占比增长130%。同时,趣头条还引进具有海外背景或知名互联网公司北京的高级人才数百位。
近日,趣头条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报告期内,趣头条净营收13.86亿元,同比增长187.9%;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净亏损率为35.8%,环比收窄19.4个百分点。
2018年伊始,互联网市场出现了两股“清流”,一个是在线答题分红包,另一个就是“看新闻发红包”。而“看新闻发红包”的龙头老大趣头条无疑是这一年资讯市场的先行者,其模式引来不少人模仿。
就在大家看好其今后的发展势头时,外界却曝出了趣头条内部中层大换血的消息。据商业新媒体36氪报道,多名趣头条内部人士向其声称,公司人员大变动,除五位中层领导悉数离职外,多位产品经理也先后离职;同时,来自上海的一位财务负责人已接管北京全部业务。
对此,趣头条相关人士回应了上述消息,称消息不实。“公司员工离职属正常的人才流动,消息中提到的离职员工多数不是公司中层,这些员工也不是同一时间离职,有的员工离职已超过半年。”
看新闻赚红包
众所周知,趣头条一开始的拉新手段是拿出高额的补贴来鼓励用户分享自己在趣头条上看到的资讯。听上去,是不是很新鲜?看新闻还能赚钱?
其实,这种模式,搜狐早玩过了。但不同于搜狐,趣头条整套用户奖励机制设计完备,流程很标准。靠着这样别出心裁的手法,趣头条很快积攒起了自己的第一批用户,并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营收373.3%增长的亮丽财报。此外,根据易观分析统计的一份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到2019年7月,趣头条下沉市场用户增长69.52%,同期一二线城市用户增长137.52%。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将用户定位于三线城市的趣头条,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的道路。
但在“看新闻发红包”带来用户高速增长的同时,用户现金奖励也水涨船高,直到今天,趣头条仍未盈利,长期维持亏损局面。9月5日,趣头条发布了未经审计的第二季度财务报告,虽说相较于一季度6.882亿元的亏损有所下降,但净亏损也达到5.613亿元。
此外,Q2日活跃用户平均每日花费时间60分钟,低于上一季度的62.1分钟。要知道,趣头条有95%以上的收入都来自广告,用户数据的下滑将直接影响到广告收入。因此,市场上不少人认为,趣头条人事调整或是因为业绩亏损而作出的人才缩减,是为了公司减少用人成本。
趣头条的瓶颈
早在今年5月,趣头条在发布一季度财报时,就宣布李磊卸任CEO一职,由趣头条创始人谭思亮接任CEO。彼时,他在接受36氪采访时,曾表示压力山大:”从今年年初开始进入了瓶颈期,DAU在3000万左右盘了一段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有一定的压力,所以我们希望还是尽快能跨到另一个阶段。其实去年年初我们也是有5个多月的时间,当时是在1000万DAU的时候停了5个多月。”
趣头条犹如一只被困在泥潭里的野兽,频频发力,却不见成效。在上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中,趣头条联席首席财务官朱晓路给大家打气道:“我们非常自信能够实现5000-6000万DAU的年度目标,所以我们认为用户流量会继续增长,用户粘性也会持续增强。”目前,趣头条
Q2日活用户3870万人,环比增长3.1%,同比增长207.6%;Q1日活3750万,环比增长21.4%;同比增长231.5%;这样的增长速度,也就难怪谭思亮压力山大。
另一方面,趣头条近期仍在招聘网站上更新大量岗位,新增岗位集中于技术、数据方面,这与谭思亮规划的2019年将人力资源投入在改造底层技术和数据方面相符。目前趣头条的人员规模为2000人左右,2018年新增员工约为1500人。2019年,趣头条计划新招2000人。
标签: 趣头条中层大震荡
最新推荐
更多>